“我国已经初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2020年底所有县市区将布设监测点位;今年年底前,将出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追究办法。”日前,在环保部例行发布会上,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透露。
据了解,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去年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以来,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完成2万个基础点位布设,覆盖99%的县市区、98%的土壤类型和88%的粮食主产区
全面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状况,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2005—2013年,环保部会同国土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是16.1%。“土壤具有较大的空间特异性,点位超标率并不代表污染面积的比例,仅能从宏观上反映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邱启文说。
环保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年底前,摸清农用地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农药、焦化、电镀、制革等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到2020年完成详查后,详查结果将向社会公开。
去年5月印发的“土十条”,要求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据了解,截至目前,环保部已完成2万个左右基础点位布设,覆盖我国99%的县市区、98%的土壤类型和88%的粮食主产区,初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
据介绍,到2020年底前,将实现布设点位覆盖所有县市区。随着监测网的建设和完善,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中同步公布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将很快能实现。
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正制定终身责任追究办法
我国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央财政下达资金约146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门科技支撑工作方案,今年准备优先启动土壤污染防治重大专项。
“‘土十条’要求土壤污染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方针,重点从源头去把控。因为土壤一旦被污染,完全清除干净及修复很困难,投入成本巨大。”邱启文说,不主张盲目大治理、大修复,而是重点针对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有序开展治理和修复。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步,需要从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环节,构建和完善整个产业链条,需要形成若干综合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一批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来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
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责任怎样界定?据了解,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污染者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如果责任主体灭失,或是责任主体不明,则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目前,环保部正在抓紧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终身责任追究办法,计划将于年底出台。
专家表示,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难度大、投入大、周期长,核心是要管控风险。
“要根据土壤的用途,来合理确定土壤治理与修复目标。”邱启文说,拟开发为居住用地或医院、学校、养老机构等,必须进行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治理和修复,达到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才能进行开发和利用。暂时不开发的,或者目前还不具备条件的,主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比如设定管控区域,进行环境监测。一旦发现污染扩散,立即采取隔离阻断等措施来防控风险。
严查非法倾倒危废行为,将联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
近年来,跨界倾倒危险废物案件逐年增多,有跨区域、产业化的趋势。6月16日,河北省无极县发生一起工业废液倾倒中毒事故,对此,邱启文表示,“无极县发生的这起事故性质非常恶劣,环保部迅速组织环监部门和土壤司相关人员到现场去指导、督促地方政府进行事故应急和调查处理。现在,污染已经相对固定,不会出现扩散”,下一步,要根据现场取样化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目前相关调查工作还在进行,环保部会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详细情况。
专家分析,当前我国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事件频发,主要原因是个别企业利欲熏心、铤而走险,偷排漏排、非法转移危险废物,实质上是企业守法意识淡漠、主体责任未落实。
环保部将加快完善管理体系,明确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无害化处置和终身赔偿责任;同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管责任,将违法企业公开曝光,联合惩戒。此外,环保部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联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
据透露,“十二五”期间,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五类重点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4左右。
从突发的涉重金属事件来看,2012—2015年平均每年发生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不到3起,与2010年、2011年每年十几起相比明显下降。环保部将继续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控力度,改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风险隐患。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23日 14 版)
编辑:马晓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