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时代环球网 ( www.zhsdhqw.org )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众之声

政府一肩挑转向社会扛大梁(纵横对比看民生·养老③)

录入日期:2017-07-13  阅读: 992

文章来源:人民网


北京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工作人员带领老人开展趣味锻炼。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将老去。在北京,人口老龄化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截至2016年底,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8.4万。据测算,2030年北京户籍老年人口占比或将超过30%。

    近年来,北京市把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不断完善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乡落实、社区参与的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依托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区域性养老服务平台,让老年人实现了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家庭担不起、政府包不起、企业赔不起。”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说,“这就需要家庭、企业、社会和政府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2015年,北京出台了全国首部居家养老地方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从立法角度转变各界对于养老产业的认知,并将未来的发展重点放到居家养老服务上来。

    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主要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养老驿站,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北京正在积极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聚焦居家的社会合作性居家养老模式。按照《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将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

    “居家养老好不好,关键看驿站办得好不好。”北京市副市长王宁认为。在北京着力构建的“四级三边”养老服务体系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起着直接承接服务对象和提供养老服务的作用。

    作为老年人家门口的“服务管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就近提供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服务,由法人或具有法人资质的专业团队运营。这是北京市创新养老服务供给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政府无偿提供设施、运营商低偿运营”的方式,扶持社会力量专业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6年,北京市集中支持城六区试点建设150个驿站,今年再建设运营200个驿站,“十三五”时期全市要建设1000个驿站。

    按照相关文件,有居委会的城市社区,其养老服务驿站的服务人口规模为7000至10000人,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米。各驿站需要明确开展服务的区域范围,实现服务区域的无缝衔接和服务人群全覆盖。农村地区则按照村委会设置养老驿站。养老服务驿站一般设立10—15张床位,提供日间托养,实施专业照护,也开展短期全托,推介和转送需长期托养的老年人到附近养老院接受全托。

    由专业化的机构来运营,养老服务驿站才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然而,养老产业是一项回报周期长、利润微薄的投资项目。养老驿站作为政府向社区老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载体,其服务项目具有公益性,即便是收费服务项目,也远低于市场价格。

    目前,虽然驿站场地由政府无偿提供,但驿站改造、装修、设备采购维护等成本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对企业而言,运营单个驿站,很难实现盈利。但如果一个企业同时运营几十家驿站,形成网络,驿站完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养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平台。

    为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在市场准入、投资融资、土地规划、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连锁化发展。以朝阳区为例,截至目前,该区100家驿站的连锁化率达到75%。同一主体最多运营8个驿站,同时运营5个以上驿站的企业达到6家,涌现出诚和敬、龙振养老、恒爱阳光、明夷红心等一批连锁化、规模化的驿站运营商。


编辑:马晓阁

中华时代环球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华时代环球网:xxx(署名)”,除与中华时代环球网同意授权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本站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华时代环球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时代环球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zhsdhqw.org
  • 热点
  • 反腐
  • 法制
  • 国内
  • 国际

新闻及列表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