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月内,上海、福州、厦门、成都、武汉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未来五年供地计划,大部分提出在增加住房用地供应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租赁市场的培育和推进保障房工程建设,进而完善住房供应结构,为“房子是用来住的”理念提供政策落地。
在近期公布的未来3-5年长期供地计划中,各地均调整了增量供应。
其中,上海发布《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供应住房用地5500公顷,其中新增住房供应总套数170万套,比“十二五”增加60%左右。
厦门提出,未来五年计划年均供应约125公顷,相比于先前公布的2016年-2018年的土地出让计划的年均供应240万方,年均增加60万方,而近五年来厦门年均土地供应仅167万方,相比年均去化300多万方,缺口高达130万方以上。
福州提出,五年内供应宅地1920公顷,商品房计划供地1313公顷,其中在2016年住房供应约160公顷的基础上,福州市本级2017年住宅用地计划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供应316公顷。
成都提出,未来五年拟供应住宅用地4583公顷(合68745亩),其中拟供应城镇住宅用地3916公顷(年均783公顷),较成都市前五年均住宅用地供应量增长13%。
武汉提出,未来5年计划供应宅地4765公顷,年均住宅用地供应量953公顷,可建住房建筑面积约1.26亿平方米。其中,2017年武汉市国有建设用地指导性计划(供应上限)为10.49万亩,指令性计划(供应下限)为8.38万亩,住宅用地供应达1.88万亩,同比增加0.28亩。
“各地政府在管控房价的相关政策中,也会提及土地市场的相关配套政策,部分则很明确提到了积极增加供地或者说增加一倍以上供地的说法,这充分说明各地在积极落实此前住建部和国土资源部相关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供应有所增加,既是为了调节供求平衡的关系,同时也是为了迎合房企拿地的需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观察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规划》明确,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障和改善市民基本居住条件。到2020年基本形成符合市情、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实现住房总量平稳增长、住房价格总体稳定、住房困难有效缓解、住房结构有所优化、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
“从上海市《规划》的具体目标来看,有五大政策亮点。”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解读上海市五年供应计划认为,“第一个亮点在于凸显了住宅“供给侧”改革的思路,稳定市场预期,消除了市场对于未来上海供地将会紧张的情绪。第二是预期管理与强化市场秩序,本次规划中明确未来清晰的供地计划,保证了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并且保证信息的充分性。第三,是购租并举下,力推公共租赁住房。第四,是保障房构建多元化住房体系。第五,提出持续对现有住房居住条件的改善,体现对建筑文化的传承。”
业内认为,土地供应增加,将使得地价控制变得更容易,对于房企积极拿地、增加可售房源等有积极的影响。“增加供应一定会缓解供求失衡的矛盾,对于稳定楼市和抑制房价快速上涨,都是非常正确的措施。”新城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向记者表示。
编辑:马晓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