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时代环球网 ( www.zhsdhqw.org )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康之声

爬坡过坎 奔向小康

录入日期:2017-09-30  阅读: 1026

文章来源:人民网


新疆哈密通过传统刺绣推动精准脱贫。图为9月22日,一名妇女在哈密市德外里乡古丽代丝特刺绣专业合作社绣制订单产品。



西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能源资源接续地,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更是中国发展重要回旋余地和提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国务院已先后批复实施了3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计)划,为西部大开发描绘蓝图。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西部开发建设更从方方面面落到实处,中国西部面貌今非昔比。



脱贫攻坚“啃硬骨头”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区、市),国土面积68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2%。2015年,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2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7%;地区生产总值14.5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0.1%。


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也是中国贫困的多发区。5年来,中国重点抓好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支持陕甘宁、贵州毕节、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以及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特困民族自治州加快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各个地区因地制宜、各举其力,脱贫致富。


以云南省为例,该省有26个民族,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到总贫困人口的44.95%,脱贫攻坚的任务尤其艰巨。2012年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的总量是804万,而到2016年,这个数字降到363万;贫困发生率从21.6%下降到9.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365元增加到2016年的7847元;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通电、通电话。


云南省出台了50多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脱贫工作由基层59万名干部职工完成,精准挂帮159万户贫困户;此外还选派接近4万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实现“挂包帮”定点扶贫全覆盖。这5年,云南省已投入各级扶贫资金400多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05亿元,支持7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上海、广东等较发达省市亦协作帮扶云南各贫困地区,共同助力脱贫。


在中国西部许许多多的贫困地区,几乎都有着类似的故事。这5年,中国共有5000多万人摆脱贫困,西部这个“主战场”功不可没。


基础设施集聚动能


“基础设施一直是西部地区的短板,我们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就《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答记者问时这样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俗语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朴实写照。“十二五”期间,中国新开工建设了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127项,投资总规模2.72万亿元。新建铁路1.2万公里,新建公路21.5万公里,建成了四川亭子口、小井沟,贵州黔中,西藏旁多等一批大型水利枢纽、重点骨干水源工程以及重点流域治理工程,解决了数千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和最后一批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莲花寺镇庄头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良田”,这里的小麦亩产量年年稳定在900斤以上。而实际上,陕西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田水利的有力支撑。5年来,陕西全省建设节水灌溉面积395.92万亩,其中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8.77万亩,为陕西“粮食为基础、果畜为支柱、菜茶为特色”的产业布局提供保障。


而交通的通畅在西部更是显而易见。2013年10月,扎墨公路正式通车,西藏墨脱县告别不通公路的历史,中国至此实现县县通公路;2015年11月,云南贡山独龙江公路竣工,独龙族再不会因大雪封山与外界隔绝半年之久……


不仅打通国内,公路、铁路与航空正齐头并进,出境出关联通国际。重庆即将开通的东盟国际物流中线货运公路班车将延伸到泰国曼谷和缅甸仰光;成都在西部地区率先开通100条国际航线……一个基础设施齐备的西部,正将更多的物流、商流和人流集聚起来。


优势产业赶超发力


地区经济的发展,关键还是要靠产业。而特色优势产业,就是西部开发发展中的“牛鼻子”。近年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7年修订)》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纷纷指向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推动西部地区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物流为代表的新产业和新业态蓬勃发展。”


5年来,产业发展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西部省份贵州如今几乎已成为“大数据”的代言人。2014年,发展大数据产业上升为贵州全省战略。随后,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实验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等一批机构相继成立。高通、IBM、阿里巴巴、联想、华为、腾讯等世界或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各类数字经济项目正在贵州开工建设。


在西北五省的工业基地和新兴产业示范园区,从大型装备生产车间到云计算处理中心,从新能源技术团队到机器人生产线,“智能制造”元素随处可见。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风电行业最早从事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之一,利用当地独有的风资源,公司从引进世界风电先进技术到自主研发兆瓦级风电机组,逐步成为全球领先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除了“智能制造”的内在修养,“一带一路”的市场优势也让许多西部企业陆续“走出去”。由甘肃兰石集团生产的4台大型石油钻井机,不久前搭乘国际货运班列,沿着丝绸之路抵达土库曼斯坦。公司副总经理郑卫说,他们的产品性价比高于欧美国家产品,很受国际市场欢迎,企业已和40多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建立业务往来。


历史机遇叠加,一批正在发力建设的优势产业让中国西部更加面向未来。


生态保护守好屏障


既要脱贫致富、发展产业,还要留住青山绿水。5年间,云南省的贫困县退耕还林还草421万亩,相当于把11个洱海面积大小的荒山坡地全部种满绿植。


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在西部地区尤其要始终紧紧抓住生态环境建设不放松。这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西南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仍在继续,西部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以巩固。


以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为例,12年来,国家在当地累计投入生态修复资金183.5亿元。2014年1月,治理面积更广、标准更严格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接续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97亿元。


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的2004年相对比,三江源地区各类草地平均覆盖度增加11.6%,牧草产草量每亩增加29.66千克,荒漠化面积减少近500平方公里。因植被、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目前,三江源地区每年可向下游多输送近60亿立方米的清洁水,水质达优良标准。


而各省份来看,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这几年亦在加快实施中。以内蒙古为例,短短4年,呼伦湖水域面积由1750平方公里扩至2044平方公里,蓄水量由40亿立方米增至107.2亿立方米,湿地面积恢复近300平方公里……内蒙古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625万亩和515万亩;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均稳步增加。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内蒙古3年前即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生态保护让中国西部在日新月异的同时永葆自然美丽。

编辑:马晓阁

中华时代环球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华时代环球网:xxx(署名)”,除与中华时代环球网同意授权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本站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华时代环球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时代环球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zhsdhqw.org
  • 热点
  • 反腐
  • 法制
  • 国内
  • 国际

新闻及列表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