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时代环球网 ( www.zhsdhqw.org )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康之声

生活富裕,奔的是那日子甜(倾听·乡村振兴有我⑤)

录入日期:2017-11-22  阅读: 1011

文章来源:中华时代环球网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班子强,产业壮

    小康生活有保障

    十九大报告里说了要振兴乡村,我们村要看向长远,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搞好绿色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到2020年,集体收入过3000万,人均收入过3万!

    ——河北正定县正定镇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 尹计平

    在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里转转,街道宽敞,绿树成荫,漂亮干净的楼房洋房鳞次栉比。广场上,老人闲坐畅聊,孩子追逐打闹,各有各的乐。

    这个幸福感写在脸上的富裕村,早先却是个彻底的穷村:480户村民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种地,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村内乱,人心散,村民纷纷“外逃”出村务工,村子的发展陷入泥淖。

    然而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大胆探索,村子发生了巨变。截至2016年底,村集体收入达1000万元、固定资产过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分别是2013年之前的3.3倍、5倍和2.4倍。

    变化从何而来?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认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班子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保证。没有坚强的组织堡垒,啥也干不成。”

    塔元庄村狠抓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立下“廉政承诺书”,制定了“三不三清”纪律,即“不吃、不拿、不贪”“自身清、家庭清、朋友清”。同时,雷打不动地落实日碰头会、月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民主议政会、全体村民会等制度,通报村里大事小情,征求意见建议,让村民当家作主。

    人心聚了,做事就有干劲了。为改变村里早先农田分散、收入上不去的难题,塔元庄村“两委”商议后决定:流转土地,实施集约连片发展。全村共流转土地450亩,以合作社为单位的高效农业占总数的2/3,不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村民还可自愿入股,每年每亩地除1000元保底收益外,年终还二次分红,大伙收入显著增加了。

    如今的塔元庄村,村民们的生活美滋滋的。村集体投资2300万元筹建村级养老院,可实现全村200余名7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免费入住。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养老金。尹计平表示,除了农业产业化外,今后塔元庄村还要进一步借助滹沱河两岸景观,发展乡村旅游。“现在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了,成了不少城里人向往的地方。正定旅游资源不少,咱村里人也能吃上这碗饭”。

     如今,塔元庄村倾力推出“塔元庄+美丽乡村+滹沱河景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已建成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生态园、体验农事活动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融吃、住、行、购、娱为一体的服务美食街初露芳颜。河北最大的室内水上运动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在筹建之中的还有飞碟抛靶机射击俱乐部、优质果品采摘园、农副产品购物中心……2017年以来,塔元庄村已经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800万元。

    多途径,助增收

    共同富裕有奔头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让乡亲们入股合作社,就是想着让大伙最大程度上参与进来,一起致富。到现在,联村下辖的八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12万元,1161名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帽。

     ——贵州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娘娘山联村党委书记 陶正学

    晚饭时分,山里的天就黑透了。虫鸣渐作,娘娘山一片静谧。村民张雨国从公司用罢晚餐回到灯火通明的家里,还另有一番张罗。“去年把自家三层小楼改造成了农家旅馆,虽然只有18个床位,但每个月也至少有4000多元的纯利。”

    山旮旯里开办起农家乐,张雨国说头一个要感谢陶正学,“没有陶正学带着大伙做农业、搞旅游,舍烹村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以前啥样?“这里是整个盘州市最偏远的地方,开车往返一趟县城要6个小时,人多地少,村民开山辟土,种些包谷洋芋度春秋。”村支书陶永川说,2012年,村里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经济支柱就是外出打工。

    村民口中的陶正学年轻时在外闯荡,挣下家业。可在2012年5月份,陶老板却犯了牛性子,押上全部身家回老家成立了银湖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计划流转土地栽种经果作物。可村民不领情,第一次认股大会响应者寥寥,土坷垃里还能长出金疙瘩?

    陶正学改换策略,包了两个车拉上60多个村民去云南转了一圈,昆明的生态庄园、蒙自的石榴、丽江的雪桃。“有果园、有山水、有宾馆,原来农业还可以这么做!”一路下来,陶永川啧啧感叹。

    返乡再开会。“合作社总股份100股,每股20万元。”陶正学宣布完,下面的热情高涨又变作了鸦雀无声,“谁掏得出来这么多钱?”有人嘀咕。半晌,陶正学又说,“钱不够的,几家共同认一股;再不够,你出10万,我借10万给你,赚了你按20万分红,赔了算我的。”

    天上掉馅饼,人群又活跃起来。这100个股份,最终确认实际股东人数超过450人。2000万元的注册资本,村民们占股73%,实际出资额仅有730万元,陶正学和弟弟实际出资1270万元,仅占股27%。至此,一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乌蒙高原腹地拉开了大幕。

    第二个年头,合作社联合舍烹周边的七个村,流转土地2.18万亩栽种上了猕猴桃、蓝莓、刺梨等特色蔬果,穷山村眨眼变成了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

    “6亩地入股每年固定分红3000元左右,我们夫妻俩在园区务工工资每月3900元,认购了0.5个股份,年底还有分红,现在又经营乡村旅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张雨国说。

    传非遗,发展快

    富了口袋富脑袋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刺绣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我有责任为刺绣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还能带领大家增收致富,一举两得!

——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赵秀兰

    最近一段时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赵秀兰比以往更忙了。走进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移民博物馆的文化活动室,只见10多名绣娘或在桌前临摹图案,或在飞针走线,或在讨论作品的针法布局……而赵秀兰正忙着挑选作品,选出手工精良的打包整理。“这是从学员那里收的,准备带到厦门参加展销会。”赵秀兰说,“一方面是给咱们的刺绣传承做做推广,另一方面也能帮大家找个好的营生,开拓一条致富的路子。

    10月中旬,农忙时节刚过,赵秀兰来到曾经办过培训班的红寺堡区南川乡白墩村村部。60多名绣娘带好了绣品和工具迫不及待地等候着验收和学习,从二三十岁的小媳妇到六七十岁的老奶奶,还有些妈妈带着闺女一同前来。

    基地的学员都是农村妇女,贫困户和残疾人居多。自2013年成立以来,赵秀兰刺绣培训基地已培训贫困妇女和残疾人达到1万人次。基地现有正式员工超过40名,其中残疾妇女20名。

    “年龄大了,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出去打工,没想到小时候就学过的绣鞋垫,经过赵老师的指点和推销,也能补贴家用了。每月抽空做个十来双,就是六七百块钱,从去年到现在挣了将近5000元呢。”基地一位阿姨高兴地说。

    32岁的残疾妇女张馨走路不便,干不了重活,老公在外打工,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困难。听说刺绣培训基地招收学员,坚持要来试试。“赵老师非常严格,针法、配色上面不能有一点点差池,刚一开始总是要求我反复拆、反复绣,直到几个月后,我的第一幅作品卖了出去,才明白老师的用心。活做得精细,绣品价值才高,才不辜负这门手艺。”桌案前正在绣活的张馨说,“每个月除了2000元的工资外,还有绩效,日子过得更有希望了。”

    “我现在差不多已经带动了上千名农村妇女搞刺绣,当今市场变化这么快,我还要不断地创新,研发出能够让刺绣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产品,让我们这些绣娘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赵秀兰说。

    现在大伙有空就绣绣花,琢磨手艺,闲了就去跳跳舞唱唱歌,心里踏实。赵秀兰笑道:“这些年,通过非遗文化产业的方式来对接这些农村妇女,我看到了农村在物质生活上的改变,更看到了这些妇女们精神面貌上的变化,她们说话的底气更足,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编辑:马晓阁

中华时代环球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华时代环球网:xxx(署名)”,除与中华时代环球网同意授权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本站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华时代环球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时代环球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zhsdhqw.org
  • 热点
  • 反腐
  • 法制
  • 国内
  • 国际

新闻及列表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