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时代环球网 ( www.zhsdhqw.org )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医药

天津海河医院“儿科停诊”背后:如何破解 “医荒”

录入日期:2018-01-17  阅读: 1238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海河医院“儿科停诊”带来的思考

    编者按

    “金眼科,银外科,千万别干小儿科”。多年来,儿科似乎成了一些医师不愿选择的科室。儿科医师紧缺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儿科医师紧缺问题更加“吃紧”。2017年冬季,一场肆虐的流感再次凸显儿科医师紧缺的困境。如果把日历翻到2016年冬季,也是因为流感,一些省市的医院甚至因为患儿过多出现了停诊限诊问题,而这恰恰是医患供需不平衡长期积累而导致的结果。



北京儿童医院输液中心护士为一名小患者输液。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重心,也是民族的希望。在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中,需要通过综合施策来培养儿科医师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最优质的人才从事儿科行业。

    1月7日,天津海河医院的一则通告聚焦了大众的目光:因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全部病倒,因此该医院儿科宣布停诊。

    4天之后,这家医院再次发布通告称:在天津市卫计委的协调、协助下,来自天津市儿童医院的两位主任医师受邀支援我院工作,儿科门诊1月11日下午恢复正常开诊。同时,海河医院对于停诊期间社会各界给予该院医生的理解和祝福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随着2017年年末爆发的流感疫情逐渐平息,此次“儿科停诊”事件正在淡出大众视野,但带给人们的思考却不曾结束。


天津市海河医院专家为患儿诊疗。

    停诊凸显“医荒”窘境

    天津海河医院“儿科停诊”这一偶发事件,重新煲热了“儿童看病难”的话题。

    毋庸讳言,“儿科医生荒”早就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比较清楚:一是儿科医师的培养有缺口,二是儿科医师的职业环境有缺陷。

    我国的医学院校自1999年起,儿科专业停招,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仅仅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存在。虽然在2016年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开始合作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但儿科停招18年造成的儿科医生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医务界常常用“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来描述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事实上,这也正是眼下儿科医师不断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加强儿科建设,让在职的儿科医师乐于在岗位上坚守下去,需要持续不断地多方施策。

    据了解,目前在各综合性医院中,儿科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而在专科医院中,高负荷的工作节奏则令儿科医师们频生去意。以此次来势凶猛的流感疫情为例,除乙型流感以外,还合并了甲型流感的几个亚型病毒的感染,部分患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感染相叠加,导致儿科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较往年有大幅度增加。2017年12月,天津市儿科门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41%;急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68%;新增住院患儿环比增长27%。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市儿科门诊每日出诊医生人数增加了42%,儿科急诊每日出诊医生人数增加了36%。超负荷应诊让许多儿科医生叫苦不迭:“我们的工作节奏是早班加中班,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除了工作的高强度,更让儿科医师纠结的是不得不经常忍受无端的指责,承担难以预料的风险。患儿家长在“排队8小时”的过程中积累的烦躁情绪常常会在“看病3分钟”时爆发出来,抱怨、指责、谩骂,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些职业风险成为儿科医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近年来儿科医师不断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破解难题需要打出“组合拳”

    在全国范围内,儿科医生匮乏是一个普遍现象。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2016年11月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测算,若要实现每千名儿童0.69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近9万人。相对而言,经过近年来的综合施策,天津市儿科医师缺乏的状况正在有效缓解。

    据天津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天津在职的儿科医师1669人,缺口约600人左右。从2016年起,天津市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在“引得来、留得住、能提高”等三方面下功夫,打出“组合拳”,通过出台儿科医疗服务激励机制、儿科医生补助资助制度、完善儿科医生培养和培训办法,稳定和优化儿科医师队伍。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儿科医生定向培养,鼓励医学院校在校学生从事儿科专业方向;根据用人单位实际情况,实施儿科医生二次招录;建立“转岗”机制,鼓励引导相关专业医师从事儿科专业;实施儿科专业加试工作,吸引更多医务人员加入到儿科队伍当中来;由同级财政出资,用人单位对新入职的儿科医生给予在校期间学习费用专项补助;在儿科医生中实施研究生同等学力教育,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鼓励儿科医生专项培训,推广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适宜技术,包括儿童常见病诊治、现场急救、危急重症患儿处理和转诊能力,切实提高儿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吸引高端儿科人才来津创业;提高儿科医生相关待遇。

    天津市卫计委还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经费安排等方面,优先支持儿科专业。在按照要求保证儿科床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基础上,天津市将改进医疗机构绩效管理措施,建立有利于儿科医生执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时要完善医疗机构内部薪酬分配制度,制定向儿科医生倾斜的分配办法,切实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水平。

    天津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温晓清说,通过综合施策,近两年天津市增加了约300名儿科医生。按照这一势头,到2020年,天津市将实现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医师数达到0.69名的目标。

    “分级诊疗”才是治本之策

    虽然相对于全国来说,天津儿科医师匮乏的程度并不严重,但令人深思的是,为何还会发生“儿科停诊”事件呢?

    实际上,儿科医疗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患者就医观念存在误区,才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孩子生了病,无论大病小病,大多数家长的第一选择就是去儿童医院,找最有名的医生。即使在社区医院同样能够诊治,也要“舍近求远”。所以,人们经常看到的情形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这种就诊习惯进一步加大了医疗资源平衡的难度。过去一段时间,一些综合性医院取消儿科的原因之一,就是患者大多选择儿童专科医院诊治,常常出现“医生等患者、患者不进门”的尴尬处境。即使是此次停诊的天津海河医院,如果不是此次流感太过猛烈,以及儿科医师员额配置相对较少,恐怕也不会引发全社会的如此关注。

    此次面对流感疫情,天津市卫计委响应迅速,坚持全市“一盘棋”,及时向社会公布儿科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信息,发挥各级各类儿科医疗机构的作用,疏解45%的患儿就近选择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缓解了大医院就诊压力。同时,全市各医院积极调配医疗资源,通过调整病房和门急诊班次、增加出诊医生、组建应急后备队、延长门诊服务时间、加强自助挂号与叫号服务、增加安保人员维护秩序等措施,积极缓解就诊压力,缩短患者等候时间。以天津市儿童医院为例,通过多措并举,患儿就诊等候时间由原来最长10小时缩短到目前的2小时左右。

    “要真正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通过科学机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患者就医实现合理分流。”天津市卫计委主任王建国说,2017年,天津实施了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儿科技能培训项目,首批210名基层全科医师基本具备了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相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并真正落实,人们就医观念的日趋理性,儿童看病难的问题一定会逐步解决,“儿科停诊”事件将不再重现。


编辑:马晓阁

中华时代环球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华时代环球网:xxx(署名)”,除与中华时代环球网同意授权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本站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华时代环球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时代环球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zhsdhqw.org
  • 热点
  • 反腐
  • 法制
  • 国内
  • 国际

新闻及列表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