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九日,重庆长寿湖龙舟赛在西南地区最大人工湖长寿湖鸣锣。十九支龙舟队的四百七十余名运动员在长寿湖上演了一场力量与技术相结合的龙舟竞渡赛。图为比赛现场。
临近端午,武警安徽芜湖支队直属大队邀请光华社区居民来到警营,警民一起包粽子、庆端午,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共叙鱼水深情。
5月28日,位于福建厦门同安区的厦门方特东方神画举办“华衣浅唱忆屈原”祭祀大典,上百名祭祀者身着传统汉服参与祭拜。图为祭祀者在朗读《离骚》。
五月五(5月30日),是端午。粽香飘四海,百舟竞风流。吃粽子、划龙舟、喝龙船茶、插艾草、赶诗会……一个个千年习俗在端午节期间传承。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端午节越来越焕发出时代的“味道”,彰显“国际范儿”。
神州粽飘香
“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端午时节,在声声《粽子歌》中,屈原故里湖北秭归的老老少少又开始张罗着泡糯米、包粽子,只见青青的箬竹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红枣,蒸出满屋满街的清香。
“在秭归,正宗的屈乡粽子必须用两片箬竹叶,只放一颗红枣,包成三角形。”63岁的汪育兴说,祖辈们告诉她,两片翠绿的箬竹叶代表两袖清风;一颗红枣意味着忠心赤胆;白色的糯米则寓示着高洁如玉的品格;三角形的外观则是说屈原人品棱角分明、刚直不阿。
5月29日,山东省胶州市高二学生陆云泽的早餐是红枣粽子和红皮鸡蛋。“‘粽’与‘中’谐音,枣粽的谐音为‘早中’,希望孩子明年高考能金榜题名,取得好成绩。”小陆的母亲杨女士说。端午正值毕业季,小小的粽子包含着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盼。
在南粤大地,不仅有插艾草挂菖蒲驱魔去鬼、佩香囊驱邪避瘟、雄黄“画额”祛病延年的端午习俗,还少不了为龙舟竞渡准备的龙船茶、龙船饼、龙船饭。而在秭归屈原祠广场前,绵延近600年历史的骚坛诗会正在进行,在浙江嘉兴打工的秭归籍草根诗人宋小铭特地请假赶赴这场诗会。“秭归的诗人最懂橘颂,诗中的橙香最牵梦魂。”他说。
划龙舟、包粽子、品非遗……5月29日,北京市民游客纷纷走进各大公园参加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了解民俗知识、体验端午文化。截至15时,北京市属11家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市民43万人,比端午小长假首日增长近10万人。
龙舟竞渡忙
“弯腰,大袅,哟喂!”伴随着响亮的号子,龙舟如离弦之箭破水而行。这是端午时节广州市东乡村的村民扒龙舟比赛的场景。在广州珠村,孩子们约5岁就和龙舟手一起登舟踏浪,小手和大手共同握着桨跟着鼓点一下下划向珠江。
在李白笔下“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自4年前由当地政府主办“桃花潭龙舟赛”之后,赛龙舟由民间竞技升级为正式的体育赛事。当地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每到端午,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参赛。
端午假日期间,南京龙舟赛事连连:莫愁湖上的企业龙舟赛已连续举办17届,仙林大学城的大学生龙舟赛精彩上演,长江上的八卦洲上又迎来南京、镇江、扬州三市的城市龙舟赛……从民俗表演到竞技赛事,南京龙舟走出一条“办赛数量全国领先、工农商学全员参与”的全民健身新路。除了端午节之外,南京民间龙舟赛事从3月开春一直持续到11月,各类赛事累计超过40场,是全国龙舟赛事办赛最多、时间线最长的城市,每年参与、观看龙舟比赛的人数近15万人。
来自香港的李伟民夫妇特地在端午时节,回到奶奶生活的广州三元里村。龙舟赛,让他无比怀念童年时光。“龙舟把全村的人凝聚在一起。龙舟的鼓点响起,仿佛就是和着血脉在跳动,深深烙在我们生命里。”李伟民说。
5月25日,在湖南常德,来自常德与德国汉诺威的19支龙舟队展开了友谊竞技。“通过这样的活动,加强中德两国民间的沟通,就是比赛最大的意义。”德国汉诺威龙舟队队长克里斯汀介绍,赛龙舟这一端午节传统活动早在1989年就传入德国。
湖南省汨罗市原文联主席甘征文认为,端午节内涵丰富,习俗迷人,很多国外游客也来汨罗赛龙舟、包粽子,“这个传统节日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