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时代环球网 ( www.zhsdhqw.org )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大学生创业者专利维权何去何从

录入日期:2017-06-22  阅读: 924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大学生创业者专利维权何去何从


日前,一个大学生创业公司的专利维权案,登上了2016年武汉市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这家被侵权的公司名为武汉毳雨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核心技术是由武汉科技大学学生李恒2012年在校研发出的一种“高空喷淋降尘系统”。该系统通过将水雾化进行高空喷淋,吸附工地现场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和杂质,达到润湿地面和防止尘土重新扬起的效果,改善城市环境。

    武汉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曾专门组织评审,认为该技术成果属国内首创。依托该成果申请到的国家专利,李恒在校开始了创业。

    被侵权获赔2.8万元

    但在去年8月,毳雨公司销售人员发现武汉某环保公司制造了模仿该专利技术的塔吊喷淋装置,并销售给两家公司共6套设备,在武汉某大桥和某地铁工地投入使用。

    为此,毳雨公司以涉嫌侵犯其专利权为由,向武汉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申请立案。经调查,武汉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认定毳雨公司被侵权。

    结果是,侵权企业一次性赔偿毳雨公司2.8万元。考虑到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原施工现场继续使用已安装的塔吊喷淋装置。

    “这2.8万元,也是我们磨破嘴皮才要到的。” 李恒说,侵权企业一共销售了6套设备,每套市场售价4万元。“依照专利法规定,根据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收益和处罚标准系数测算合计,至少要赔偿我们30万元以上。”

    可提出这一要求后,对方就一直以“没钱”等理由拒绝赔偿。李恒无奈之下只好一步步妥协,“当面交涉了不下6次,可还是一直谈不拢”。从去年8月一直拖到年底,对方才答应赔给2.8万元。“他们说就这么多,如果不要尽管去法院告。”

    “能赔一点算一点,有总比没有好”

    李恒一打听,知识产权局只具备行政权,只能认定是否构成侵权,没法核定具体金额并判赔。通过法院走司法程序维权并强制索赔,则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长,还要聘请律师,花费更大,迫不得已他们只好接受,“毕竟能赔一点算一点,有总比没有好”。

    2017年1月,毳雨公司收到侵权企业的一次性赔付款2.8万元。但在武汉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调解结案前,该侵权企业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质疑,“赔完又后悔了”。

    4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在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1号法庭举行了巡回口头审理,将择期公布结果。

    这不是李恒的公司第一次遭遇专利侵权。“至少遭遇过5起。”李恒在维权之路上备尝艰辛。

    2015年,河南省安阳市一家建筑企业涉嫌侵犯毳雨公司专利权,产生专利侵权纠纷。“我亲自跑了3次,公司人员前后去了不低于6趟,花了5个月进行取证和维权申请。”李恒说,随后该市知识产权局进行多次调解,但双方未达成一致。只能认定该企业行为构成侵权,拆掉了设备。

    2016年1月,河北省邯郸市一家建筑企业涉嫌侵犯毳雨公司专利权。毳雨公司花了3个月取证、申请维权协调,结果同样还是只能认定该企业侵权,拆掉设备。

    “这连我们基本的维权成本都没法弥补,更别谈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这还是维权后拆掉设备的例子,还有更多的侵权企业根本不理。”就此,李恒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谁来帮大学生创业者维权

    李恒的维权经历不是个案。一直以来,维权成本高、周期长、举证难、赔偿低是制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瓶颈。

    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服务专员邓梦说,2012年至今,该园区累计入住过近600家中小企业,现有的120家科技型企业中大学生创业企业有60家。“毳雨公司是园区至今唯一维权成功的。”

    “最近出版的浙江省知识产权司法报告显示,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案例数据是最多的。”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蔡祖国分析,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力量薄弱,企业本身不愿意选择成本高的维权方式,企业对专利权益了解不全面等是当前小微企业专利维权难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企业不断涌现,知识型创业是最大特点,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热切期盼。这类企业起点高、成长快,但知识产权侵害却可能直接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小微企业维权还是得走司法程序,但难点在证据收集。”蔡祖国建议,在采用诉讼方式维权时,在诉讼地域管辖、证据保全等方面,必须运用专业化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可以把所有的侵权方告到同一个法院。“一并起诉,告倒一家就可以产生震慑作用。”

    他还呼吁政府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加大侵权处罚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维权信息服务,帮助搜集证据,减免一部分打官司的费用,分担维权成本。

    尽管维权一路艰难,但李恒没有放弃,还加大了公司技术研发投入,在他看来,知识才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杀手锏”。

    李恒介绍,毳雨公司目前有6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虽然路很长,但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做,希望总在前方。”


编辑:马晓阁

中华时代环球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华时代环球网:xxx(署名)”,除与中华时代环球网同意授权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本站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华时代环球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时代环球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zhsdhqw.org
  • 热点
  • 反腐
  • 法制
  • 国内
  • 国际

新闻及列表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