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时代环球网 ( www.zhsdhqw.org )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刘邦的帅才气质

录入日期:2017-08-30  阅读: 1127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危难之际行事果断

    在危难之际,行事果断,有撼天动地的胆魄,是历史上许多成大事业者所具备的精神气质。我们回顾《史记》,汉高祖刘邦便充溢着这样的精气神。

    秦始皇三十五年,泗水亭长刘邦奉命押解一批犯人去骊山修秦始皇陵园,当这帮“骊山徒”走到丰邑西边时,已逃亡过半,刘邦思忖,按这个逃亡速度,到不了骊山就跑光了,按秦时的刑律,刘邦也会被处死。想到这,刘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剩下的刑徒也索性放了。此时,这几十个壮汉也感动了,表示愿意跟刘邦一起干。刘邦想,与其等死不如揭竿而起。遂与众人在芒砀山起义落草,效法陈胜、吴广,举起反秦大旗,随后,攻胡陵,破方与,还守丰……成为反秦义军中的重要一支。

    据《史记》载,项羽与刘邦两军曾在荥阳东北广武山对峙,两人先是互相指责,项羽瞅准时机,一箭射中刘邦当胸,其剧痛可想而知,但刘邦咬牙强忍,他想,若此时倒下,必然我军涣散,而楚军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压过来,后果不堪设想,便苦撑着说,项羽你怎么那么不长进,箭法还那么差,只射中了我的脚趾!项羽军不知虚实,不敢贸然而动。待楚军退去,一直受剧痛煎熬的刘邦便“哇”的一声滚下马来。众将士回想刚才那一幕,无不为其敢于“死扛”的英雄气概动容。

    善于识人用人

    俗话说,人才是成就大事业的关键。在群雄逐鹿中,人才是双向流动的,也就是说有领袖才能的人会网罗优秀人才为己所用,而下属也会选择自己的领袖,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作为一个能成大业的领袖,可能在军事谋略上不一定就是奇才,甚至在临危应变方面,也不一定就强过某个下属,但领袖人物的过人之处就是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并将各种英才聚集在自己的周围。在刘邦的身上,正好具备了一个领袖人物善于识人用人的精神气质。

    在追随刘邦的众英雄中,不得不首先提到张良。在《史记》中,张良最初浓墨重彩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是他“博浪沙刺秦王”,张良最初的愿望并不是要帮刘邦打江山,而是为其故国韩国复仇并重新立国。当时的反秦势力分为两股力量,其一是平民起义,如陈胜吴广,刘邦也算这一支,他们都是因秦的暴政而难以生存,便揭竿而起;其二是被秦所灭的六国旧贵族,像项梁项羽以及张良便是,他们因在故国里享有优厚的待遇,因而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张良祖上是韩国王族,其祖父、父亲在韩国五代为相,作为韩国贵族之后裔,张良有着浓厚的韩国情结。秦灭韩时,张良仅仅二十岁,但家里还有些资财,家奴就有三百人,于是他散财求侠客刺秦王。怎奈在博浪沙时只误中秦王的副车,虽行刺失败,但引起了全国的震动。等到全国反秦风暴风起云涌时,张良追随过自立为楚王的景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良最先遇到了刘邦。张良在此前的十几年中,就悉心研究过《太公兵法》,以备他日复仇所用。但张良与景驹等人谈兵法及谋略时,似乎都是对牛弹琴,但与刘邦一谈,似乎心有灵犀,一点即通,而且,刘邦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吸引着张良。

    然而此时,复仇立韩的愿望又战胜了张良追随刘邦的意愿,很快张良又加入了六国旧贵族的报仇复国洪流中。在这股势力中,项梁项羽的成就是最高的,项羽的叔父项梁一度成为事实上的领袖。这时张良乘机向项梁提出复韩的想法,并得到了项梁的允诺。于是,张良扶持韩王成立国。然而在形式上韩国虽然复国了,但故国的百姓们却出奇地冷漠,当年一呼百应的场景不复再现。当韩国军队与秦兵交战时,人们亦漠然置之。张良心中有些茫然,他想,看来六国复辟已不符时代潮流。

直到后来韩王成被项羽诛杀,张良最后一丝希望彻底幻灭了,便下定决心再次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寻找能读懂自己、领悟力很好的刘邦。张良需要的是领袖,只有找到具备帅才气质的领袖,他的奇谋及战略思维才能得到发挥。当他找到刘邦时,受到热烈欢迎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从此,张良辅助刘邦,心无旁骛,奇谋迭出,刘邦的事业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韩信与陈平,前者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后者强于临危应变。最初都是在项羽帐下打工的,但项羽给他们的却只相当于中下级军官这样的级别,韩信、陈平俱感憋屈才转投刘邦的,他俩来到汉营后,刘邦封韩为大将军、陈为高级幕僚,使他们尽显其才。刘邦在与项羽的争雄中,在相当一段时间处于劣势甚至几次濒临绝境,但由于有张良、韩信、陈平等这帮杰出人才的辅助,从容应对,数次化解困局。


从善如流虚心纳谏


刘邦从善如流、虚心纳谏,这正是他的竞争对手项羽所缺乏的。毛泽东曾精辟地指出,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可谓一语中的。作为帅才,不仅要善于识人用人,而且要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并作出决断,这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有一次,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困住,他忧心如焚,这时陈平向他献离间之计,他当即允诺。于是刘邦向楚军提出谈判要求,项羽便派来使者,接待的汉军随即安排了上好的酒席。然后上来几个汉兵:“你们是项王派来的还是亚父(项羽的首席谋士范曾,为人老谋深算)派来的?”楚使说:“我们是项王派来的。”汉营随即将酒席撤了,换上了差的酒席,并说:“我们还以为是亚父派来的呢!”楚使一肚子气地回去向项王诉说委屈,武功盖世但头脑有些简单的项羽果然中计,随即怀疑亚父与汉营有勾当,气走了亚父。项羽此举,可谓亲痛仇快。刘邦趁楚营“内讧”之际,乘机脱身。


楚汉相争,在相当一段时间项羽处于强势。汉王刘邦为了对付项羽,便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相约共同对敌,韩信、彭越虽口头应诺,但在两军对决时却迟迟不肯发兵,刘邦觉得很郁闷。张良献计说,他们没有得到实际的封地是不会卖力的,大王允诺与他们平分天下,这事就肯定好办了。聪明的刘邦深以为然,便依张良之谋,向韩彭许诺:打败项羽后,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陈地以东的三齐之地完全归附齐王,睢阳以北直到谷城地域归梁王”。韩信、彭越得到封地许诺后,马上来了精神,旋即带兵猛进,与刘邦一道将项羽困在垓下,并将其逼上绝路。


大汉刚立国,不断被北方匈奴侵扰。汉高祖愤怒之余,亲率三十万大军征伐。却不幸中了匈奴冒顿单于的诱敌深入之计,汉军在山西大同西的白登山被四十万匈奴精兵围得水泄不通,困了七天七夜,汉军危在旦夕。关键时刻还是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妙计──用重金疏通冒顿单于非常宠爱的王后并离间之,说冒顿单于来攻汉无非是垂涎中原美女。单于王后果然醋劲大发,逼丈夫退了兵,汉军才成功脱险。随后,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于是汉匈之间便有了十几年的平安日子。


正如刘邦在平定江山后的一次庆功会上所言,他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其根本原因在于他重用了三个人中之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堪当帝师的张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堪称一代战神的韩信;将后勤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的萧何。相比而言,项羽在这方面就逊色多了,他手下唯一老谋深算的范曾,虽名份上是项羽的亚父,但关键时刻却不纳其言,最终把亚父逼走并气死荒野。如此不善待人才,项羽焉能不败。


刘邦与项羽,在秦末政治斗争的舞台,刘邦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得很好,当第一把手就得善于决断,善于识人用人,善于团结部属;而项羽却将自己的身份弄反,他常逞匹夫之勇,冲锋陷阵,却不善识人用人,更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令人徒生感慨。概而言之,刘邦是将将之帅才,项羽只能是将才。刘项之争,谁胜谁负便不言而喻了。

编辑:马晓阁

中华时代环球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华时代环球网:xxx(署名)”,除与中华时代环球网同意授权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本站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华时代环球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时代环球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zhsdhqw.org
  • 热点
  • 反腐
  • 法制
  • 国内
  • 国际

新闻及列表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