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时代环球网 ( www.zhsdhqw.org )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由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三科教材自2017年9月1日起投入使用—— 使用新教材带来了哪些变化

录入日期:2017-11-12  阅读: 1103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上海市金山区海棠小学一年级新生展示领到的语文部编教材。 

    新学期,由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投入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学生、老师、家长感受如何?日前,记者进行了走访。

    新教材传达新理念

    重视阅读、关注思维的发展,在细微处引导家长、教师,这是新教材传达的理念。

    晚餐后,收听网络节目《说文解字》成了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蔚华和孩子的新功课。节目中,老师循循善诱:“为什么‘自’字用鼻子来表示?你自我介绍时肯定指着鼻子说‘这是我’,不会指着其他地方说‘这是我’,对不对?”

    “对!”蔚华的孩子莫莫兴奋地用手指点点自己的鼻子。

    作为母亲,收听传统文化经典已是蔚华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学期,她有了新想法——全家一起听,而这也正源于部编新教材的使用带给她的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教材突出强调的,吸收需要在生活中一点点积累。”

    在蔚华孩子新学期的课表里专门留出了阅读时间,老师告知了阅读书目,还特别指出,小朋友可以选择书中的段落自由组合进行表演。晚上入睡前,莫莫总会在自己小屋里的读书角拿上自己喜欢的书看上一小会儿。有时,蔚华也会同孩子一起读上一段。或者,一家三口就书中的某些表述做一下探讨。小小的家,有了些许书香味道。

    “中国的语言文字是我们这个民族心灵的声音。它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有灵魂的。读着这样的文字,就是在跟我们祖国母亲的心灵对话——学生读什么样的书,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他就对中国文化有一种归属感,将来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翟小宁认为。

教材的深度体现在思维发展上

    当初一的孩子们在憧憬与希冀中迎来他们崭新的中学生活时,作为一位从教近十年的教师,北京市166中学政治教师白杰和孩子们一起面对着教学生涯的“全新”开始。这份“全新”,来自于从这个学期开始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新教材。

    从第一课《中学时代》开始,新教材的编排设计就体现出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综合运用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

    翻开新教材的单元导语、课导语,便会看到富有思想性的设计。如第四单元导语“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旅行。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我是一个生命,我喜欢探索。我的生命从哪儿来,到哪里去?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从‘运用你的经验’开始,把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进而促进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学生之间经验的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力图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白杰告诉记者,“新教材也更具有思辨性,在不同的主题上都力争有所突破,具有一定的思维张力。”

    教材的变化,对基层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出新的挑战,对他们教学理念、教育意义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进行着深层次的“拷问”。

    在新学期起始课的教学设计中,白杰会结合孩子们在开学典礼上“假如给我三天黑暗”活动,引导孩子们关爱生命,以对生命的思考切入教材的整体逻辑结构。结合每一单元的话题和观点,启发孩子们思考,在话题探究中提升孩子们对国家政治生活基本情况做理性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和理性的态度去了解、关心、触摸自我和社会生活。

    “新教材真正做到了历史的大课堂观,把课堂延展到了课后。”北京166中学初中历史教师郭艳芬说,“新教材每册书都特别设置一节活动课,比如七年级上册第21课是‘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就是想引导学生‘睁眼’关注自己身边的历史,让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来搜集资料,从而意识到:我们就生活在历史当中,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落实好,这是教材最根本的特点和优势。教材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供了重要保证。”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成尚荣指出,教材的内容看似比较浅,尤其是小学和初中一年级,但其实教材并不浅,也不是“低幼”。教材的深度不在于知识难度和知识体系,而是在思维发展上,在思维品质培养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上,这是教材的一大转向。换个角度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是生动活泼的,而在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上有一定的深度,教学中应把握好这一点。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新学期,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北京市166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语文教师高婷婷总会听到这样的反馈:合理、有意思、感兴趣,“语文课本中‘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激发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在不断与人分享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大大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深深地爱上了阅读这一活动。慢慢地,孩子们之间也会开始相互分享自己阅读到的好故事、好歌谣等,并且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家长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陪孩子读书,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北京市166中学语文教师秦敏一直提倡。早在几年前,学校就开设了固定的阅读课,一直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实践。

    每所学校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尝试。广西师大附属小学语文教师萧兰告诉记者,学校里有一个小小读书会,会专门选一个早读时段邀请父母过来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前也会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注重阅读是教材的一个亮点。”南京大学教授柳士镇表示,教材将课外阅读、亲子阅读、名著导读引入课堂学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例如小学三年级以上的课文,中学八、九年级的名著导读,其实就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可以使学生一辈子受益。

    “现在语文教学的问题是读书太少。很多学生只读教材和教辅,很少读课外书,语文素养无从谈起。针对这一状况,新编语文教材抓住读书兴趣培养这个‘牛鼻子’,努力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多次表示,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根本上要让孩子从小“海量阅读”,读些“闲书”,读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语文课在精读精讲的同时,还不能“抠”得太死,要教学生各种实用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书读多了,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升上去。

    “现在学校有了阅读时间,家里也营造了一定的氛围,孩子看似爱读书了,但吸收效果,阅读能力还是未知。”不少家长和蔚华有着同样的担忧,阅读方法需要教师的传授,陪伴需要家长的引导,但在目前情况下,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点评

    徐蓝(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活动设计强调思维

    教材设计的“问题思考”“材料研读”“知识拓展”“课后活动”等功能性栏目丰富实用,活动形式多样,便教利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有助于扭转以往历史学习只强调机械记忆的做法。如八年级上册第5课的课后活动,专门设计了思考题:“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活动设计力求改变单纯要求记忆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的学习方式,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苏肖更(北京市166中学学生家长)

    更加关注思维品质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外,主要是关注身心两个方面的素养:一个是健康的体魄,一个是思维品质。健康体魄的培养相对具体、有形,也容易观察、纠正和落实,而思维品质的发展则更为微妙和潜移默化。思维品质也许并不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但一定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格局。最近启用的部编新教材就很好反映出这种趋势:语文教材的选文加大了经典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比重,重视知识的广度和对思维的启发,把历史地理等文科知识联系在一起。教材还强调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联系,每个单元后都要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比如,物理教材在讲述声音的传播时联系生物学的耳朵的结构等,促进了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这些变化都使家长和孩子必须在传统的学习方法上做出改进,多联系,多感知,多实践,多思考,这其实是对教育改革进步的必要回应。

编辑:马晓阁

中华时代环球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华时代环球网:xxx(署名)”,除与中华时代环球网同意授权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本站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华时代环球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时代环球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zhsdhqw.org
  • 热点
  • 反腐
  • 法制
  • 国内
  • 国际

新闻及列表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