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一名十二岁女孩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引发了热议。为了提醒母亲不要太长时间玩手机,给自己做一个好的示范、给家庭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孩子入情入理地给母亲写了一封信,真挚动人。信看哭了很多家长,也让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2月16日《人民日报》)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有来也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读书成才已经成为了一种成长的最好选择。所以,“虎妈狼爸”出现了,学生在一种类似于“强加式”的氛围下学习。
在父母和孩子的角度上,按照惯性理解自然是父母教,子女学,这样的组合也可以简单地说成家庭教育。但是,为何当杭州一名十二岁女孩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却引发了热议?为了提醒母亲不要太长时间玩手机,给自己做一个好的示范、给家庭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从中心内容来看,这封信是普通的,但是为何这封信会看哭很多家长?
其实,笔者看到的是一种家庭的“和谐”,是一种教育上的“互助”。当家长习惯了管教孩子以后,那“家长”的身份似乎已经长牢,只能是黑脸的“张飞”,让孩子在“担惊受怕”中默默承受,所以,当那些自杀、离家的青少年出现之时,各种惋惜、各种反思接踵而至,如果当初不那么“严厉”的悔悟才越发觉得珍贵。
一封“提醒母亲不要太长时间玩手机”的信能看哭家长的原因有这样两点:第一,孩子的懂事让人感动,懂得关心父母,这样的“孝心”来源于对父母的亲近和爱。第二,孩子站在了“家长”的位置上去提醒父母,希望父母能成为家庭教育的“示范者”,这样的沟通是成功家庭教育的“样本”。
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也可以是孩子的老师、朋友甚至是“学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师并不单一指学校中的老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是“老师”,学生也能是“老师”,家长做好表率,孩子善于指出,才能让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呵斥和分数。
编辑:蔡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