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在布局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上“火力全开”。作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组织形式,现代产业学院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共建共治,集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育人平台。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
什么是现代产业学院?应该如何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国家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高校纷纷布局建设现代产业学院
日前,山西省教育厅发布了《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示范性特色学院和高水平基础学科学院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中北大学获批建设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无独有偶,3月21日,宁夏大学举行了宁夏大学奶业现代产业学院、地理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和文化旅游现代产业学院的挂牌成立仪式;3月24日,由新疆工程学院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携手共同建设的准东现代产业学院正式成立……
近年来,高校纷纷开始“落子”重点领域,在布局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上“火力全开”。作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组织形式,现代产业学院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共建共治,集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育人平台。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正处于加速调整期,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就是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缩影之一。
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鼓励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定珍介绍,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21年1月湖南省教育厅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首批建设的16个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涵盖了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等领域,重点支持机器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等行业。
“这些现代产业学院及其所属高校都具有育人成效显著、产业特色鲜明、产学研用联动深入等特征,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李定珍说。
使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
《指南》提出,现代产业学院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李定珍认为,现代产业学院更加注重发挥企业、行业协会等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更加注重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多主体协同育人等鲜明特征。
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讲师于意看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需要有效衔接好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三大链条,这对于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专业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要面向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批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大国认为,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2022年山西省教育厅印发了《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认定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特色行业学院的通知》,其中以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依托申报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山西省现代产业学院认定。
“中北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对于山西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副院长曾志强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北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立后受到学校、学院领导等多方重视,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方案,并与5家企业形成了合作关系。
“我们始终瞄准山西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任务需求,以推动山西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目标,旨在把中北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成为以山西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教学、科研新高地。”曾志强说。
多措并举让现代产业学院行稳致远
于意认为,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的高校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固化的情况。毕业生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吻合,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为了解决这种人才供需错位的问题。
为此,他表示,现代产业学院要注重与地方产业链、创新链对接,围绕传统产业学院和企业之间供需错位的情况,从创新中找出路,以培养产业所需的人才为核心,践行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设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进一步转变现已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勇于探究参与式、混合式、个性化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针对现代产业学院应该如何建设这一问题,于大国认为,第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引企入教”,让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第二,要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把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的选题来源;第三,要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同时要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第四,要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探索理事会、管委会等治理模式。
“高校应坚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双方或多方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区域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推进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探索‘校企联合’‘校园联合’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使现代产业学院实现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培养高质量产业人才。”于大国说。
(记者 滕继濮 韩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