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时代环球网 ( www.zhsdhqw.org )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建设

让丰雨城市别再喊渴(绿色家园·“海绵城市”怎么建③)

录入日期:2017-07-22  阅读: 990

文章来源:人民网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丰雨又缺水的浙江宁波,意义不一般。

    宁波号称“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全年雨量充沛,但汛期、台风过境时,降雨量集中,遇到天文大潮时海水还倒灌,城市积水来不及排的困扰,几乎年年都会遇到。

    与此同时,宁波还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省人均60%、全国人均55%。根据最新的《宁波市水资源公告》,2016年,宁波污水处理回用量及雨水利用量为0.40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1.7%,但地表水资源量同比减少12.6%,地下水资源量同比减少8.5%。

    为破解这些难题,宁波海绵城市建设大步前行。



    吸雨水,防内涝,蓄积雨水给绿地喝

    弹性“海绵”为城市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6月底一场暴雨后,宁波的个别老小区积水深达0.2米以上,汽车在半路上抛锚。家住江北区慈城新城云鹭湾的李先生却照常出行,顺利回家,路上既无积水,也不堵车。“我是切身体会了海绵城市的好处!整个慈城新城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下雨时会吸水,干干净净。”李先生非常满意。

    李先生的感受,正反映了宁波建设海绵城市中特意提出的目标:让群众有获得感!

    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宁波排水防涝的“城市病”日渐显现。借助海绵城市建设的契机,这个城市正在努力让所有地域居民都有李先生的体验——宁波计划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里程数不少于150公里,解决路面反复开挖、“空中蜘蛛网”、管线事故多发等城市痛点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宁波不求快,而是科学规划,缜密设计,决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再走‘还了旧账、又欠新账’的老路。”宁波市副市长王仁洲说。

    为此,宁波请专家来论证。来自北京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宁波海绵城市建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宜取值在75%至85%之间。这样一来,建成的海绵城市每年可控制75%至85%的雨水,遇到风暴潮,海绵吸住雨水,城市内涝将明显减轻。

    慈城新城是宁波市首个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区块。慈城镇位于江北区西北部,慈城新区位于慈城古县城南侧,衔接市区与古城。

    “慈城新城不但参照了古城的路网格局和城市肌理,还借鉴了悉尼的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运用现代城市规划手法,创新设计了一个能对雨水径流污染进行生态净化、回收、利用的系统。”慈城古县城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滤水系统是慈城海绵城市的基础,设置于新城道路边。路面看不出端倪,但在地下,主要道路两侧均有一道2.5米宽的下沉式绿化带,比路面低20厘米左右。每当发生强降水,路面初期汇聚的雨水,穿过开口的侧石,流到这片下沉绿地,经过自然下渗净化后,再通过绿地下埋设的滤管,最终排到新城中心湖区。

    中心湖位于慈城新区的中央位置,面积达26.9公顷。连接中心湖的各条路网,就是海绵道路和独特的下沉式绿化带。每当降雨来袭,雨水沿生态滤水带向中心湖汇集,路面看不到积水,实现排涝;地表水经过下沉式绿化带的层层过滤,污水被净化为可灌溉用水。蓄积的雨水在天气干旱时,成为周边绿化灌溉用水。目前,官山河以西的生态雨水处理系统已经建成,区域面积2.84平方公里。远远一望,碧波粼粼。

    宁波市创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督导组负责人忻建刚说,海绵城市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不仅能缓解城市内涝、减轻热岛效应,还能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给城市带来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

    海绵设施建设与市政系统协调

    让山、水、林、田、湖“大海绵”发挥作用

    不久前,宁波市首个海绵城市公园项目建成。海绵公园景观设计总面积35057平方米,沿着游人步道漫步,绿草茵茵,花树杂陈,溪流叮咚汇向小湖,浅水芦苇中白鹭纷飞,令人心旷神怡。

    公园亮点在哪儿?过去造河堤,不是石块砌岸,就是水泥筑底,小溪小河天然的复合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但在这里,溪岸有洞供青蛙栖息,沼泽地芦苇郁郁,不仅美观,还能让雨水径流通过根系的拦蓄、净化后,再渗透排入河道。在看不见的地下,引水管网铺设齐整。绿地内降水不外排,还能吸纳周边道路雨水径流,通过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雨水流经绿地,渗透、过滤后,一部分补给地下水,一部分流进姚江。

    去年4月,宁波市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区位于江北姚江—慈城片区,共30.95平方公里,3年计划建设164个项目,涵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等多种类型项目。目前,试点区已有10个项目完成,49个项目在建,完成投资约5.17亿元。

    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涉及不同类型的新建、改建项目,又结合其他工程项目实施,需要众多部门协同管理。此外,老旧建筑小区改造难度很大,比如一个排水管网设施不齐全、合流制排水的老小区,要进行海绵化改造,就要综合源头、过程、系统治理,灰色和绿色基础设施结合,还要考虑周边条件。

    宁波市有关水利专家表示,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物滞留带、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建设,有助于缓解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在加强源头“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强市政排水管网和城市中央雨洪系统建设,源头调蓄、排水管网和中央雨洪三大系统相互协调,保护和修复好山、水、林、田、湖“大海绵”,才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治本之策。

    今年,宁波市提出要完成试点区70%的建设目标,结合规划排水分区进行集中连片建设,并且同步谋划下属区、县、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为此拿出了《宁波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宁波市试点区详细规划》,以试点区为示范,启动其他县、市、区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技术文件也已出台。

    既有财政资金也有社会资本参与

    提升效率,一笔资金实现多项目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至1.5亿元。宁波海绵城市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如何破解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困局?

    据介绍,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充分结合城市双修、特色小镇、“三居”行动、剿灭劣Ⅴ类、“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等工作,实现“一笔资金,多项目标”。试点区海绵建设直接资金按照中央财政、市财政和区财政2∶1∶1比例配套,中央资金每年4亿元,3年共12亿元,市区配套已到位资金8亿元,共20亿元。此外,积极探索PPP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试点城市建设,目前试点区已启动相应的PPP海绵建设项目。

    在今年4月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宁波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唯一代表,展示了自己的诸多亮点。其中一点就是探索“多种项目建设模式”:既有传统的建设模式结合海绵理念实施的,如党校、奥体中心等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又有设计施工总承包(EPC)建设模式;还有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集中成片改造建设。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22日 10 版)

编辑:马晓阁
中华时代环球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华时代环球网:xxx(署名)”,除与中华时代环球网同意授权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本站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华时代环球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时代环球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zhsdhqw.org
  • 热点
  • 反腐
  • 法制
  • 国内
  • 国际

新闻及列表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