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全面推开以来,白水共青团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积极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充实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
一是明责任、重考核,党的领导和支持保障不断加强。印发《白水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共青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严格执行团内请示报告制度,定期向县委和上级团委汇报改革进展情况,并听取各级团组织工作动态,持续传递改革信号。严格落实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纳入改革督查、党建考核、巡察监督、教育督导等范围,压实改革主体责任。建强用好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各方齐抓共管青年事务工作格局。健全共青团经费保障制度,将团建工作经费纳入党建经费整体计划,并设立青少年发展工作专项经费,不断提升共青团工作支持保障力度。
二是拓渠道、增力量,团的干部队伍不断充实。打破身份、年龄、级别限制,念好配、聘、选“三字诀”,充实各级团组织专、兼、挂干部队伍,形成行业领域不同、各有所长、团结协作的工作格局。县级层面,团县委班子及机关团干部在编在岗率100%,配备兼职副书记2名,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3名,选举产生团的委员会25名,常务委员会委员9名。镇村层面,健全基层团组织架构,配齐配强团的各级委员会,团的工作力量增加至257人。规范挂(兼)职团干部管理,建立团干部激励奖惩机制和团县委领导班子分片联系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基层团干部改革攻坚的青春动能。
三是多形态、广覆盖,团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坚持需求导向建组织,不断扩展团组织社会化工作触角。持续加强学校、乡镇(街道)等传统领域团组织建设,实现传统领域基层团组织应建尽建,积极扩大“两新”领域作为扩大团组织覆盖,新增志愿服务队、“两新”团组织20个。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团支部组织清理整顿,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战斗力。目前,全县共有下级团组织518个 。立足建设服务型团组织、强化属地化原则,实现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联动,不断汇聚区域共青团工作合力。镇办“青年之家”100%覆盖并投入使用、团代表进站率达100%。
四是定标准、把质量,团员队伍成色不断提高。制定下发《白水县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手册》,建立发展团员全程管控体系,保持团员队伍的适度规模和合理结构。印发《白水县中学生积分入团、推优入团、评议入团实施办法(试行)》,细化入团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评价、审核等环节,防止违规发展团员。全年,发展学校领域团员764名,社会领域团员17名,全部在智慧团建系统完成信息注册。强化团员教育管理,规范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团员教育评议与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健全流动团员管理台账,建立团干部常态化联系青年制度,“学社衔接”“学学衔接”均达100%。强化实施入团激励、评议激励、荣誉激励、机会激励、发展激励,推动广大团员学有标尺、行有所依、评有所据。
五是增功能、提效能,“青”字号品牌不断擦亮。以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青”字号工作品牌为抓手,积极探索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和服务青年的有效途径。深化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累计招募13批193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20余名返乡大学生融入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深化共青团济困助学行动,争取各类帮扶资金258万元,帮扶困难学生1000余人。深化“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开展植树护绿、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活动110余次。深化青年志愿服务行动,开展无偿献血、助老扶幼、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深化社区青春行动,开展青少年进社区活动30余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团县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团的十九大安排部署,聚焦共青团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工作主线“三个根本性问题”,持续深化落实改革的各项要求,推动团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在全方位推动白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